BIM工程技研
創新工法:營建新趨勢「預鑄工法」
2021-11-14 | 企劃部
何謂預鑄工法?
其實預鑄工法在世界各地已經行之有年,但許多人對於這項技術還是感到較陌生,到底什麼是預鑄工法呢?我們所熟悉的傳統施工法就是由工人在工地現場灌漿、綁鋼筋、灌水泥等,這種施工法,需要大量的人力,並且會因為天氣、設備、甚至是施工者的心情、身體狀況等,出現品質不容易控管的情況。
專訪齊裕營造 岩田吉弘顧問,「預鑄」為在工廠生產樑、柱、板等主要構件,到工地現場只要組立構件、續接鋼筋,再以乾式或濕式組立接合的一種工程方法。如200公斤重的鋼筋配置作業原本需要6、7個人,現在只需一半的人力即可完成,雖然看似簡單,但岩田吉弘顧問表示「不是把建材在預鑄工廠做好就稱作『預鑄』,而是將整體的工程平準化、省力化,整體能牽連運作有完整性,才是完整的預鑄。」
岩田顧問說道,日本跟台灣一樣面臨勞工短缺、人口老化等問題,許多人認為在工地風吹日曬雨淋,扛鋼筋等作業不但疲累,且工時不穩定相對收入也不穩定,因此面臨了年輕人不願意踏入工地工作的窘境,而且像高樓層的建設,工人必須要在高空組模板、灌漿等,危險性也增高許多,顧問的立場就是不斷地思考如何讓施工環境更好,或者降低人數執行危險的工作,這時候「預鑄工法」就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
建材皆在預鑄工廠內先行鑄造完成,並經適當的養護措施下,達到設計要求之規定強度後,始可經由拖板車載運至施工現場,交由吊裝設備將預制構件按照正確的定位訊息安裝定位,除了可以減少現場的垃圾、粉塵、噪音,工地也能更整潔,還能夠縮短工期、精簡人力,讓施工場所更加井然有序。
這時「營造公司」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必須要規劃整體運作,監督承包商執行,因為只要規劃稍加失誤,就可能造成工安危險、工期延長,要如何打造一個安全的施工環境以及兼顧穩定的施工品質,是建設公司和營造廠的使命。

▲(PC版吊掛)預鑄工法看似較容易,背後卻需要仰賴「營造公司」精細規劃。

▲(PC版吊掛)台中帝寶即採用預鑄工法,施工過程嚴謹。
預鑄工法優點
預鑄工法由於是先在預鑄廠完成構件,到現場主要工作為吊掛、組裝,因此不易產生垃圾,也相對輕鬆,也不容易有品質參差不齊的狀況,因為預鑄節塊是在預鑄場內統一生產,進度及品質較易控制,至少會比現場施作更容易維持品質,甚至也可以知道每天只需固定幾個人到現場,能夠避免人力無謂的浪費,更能夠縮短工期,因為現場施工的模板、鋼筋、灌漿等,只要有一個程序延遲了,連帶就會影響整個施工環節,當你將所需的構件都準備好,就不用擔心每項作業互相影響的問題,更加制度化。
岩田顧問也強調當然不是用預鑄就可以解決所有事,如果你沒有辦法安排每天人員的工事、機器運作的時程進度,那預鑄反而是增加成本的,這是「齊裕營造」所要構思的事,例如預鑄要用吊裝機具,機具本身並不便宜,所以理想情況是,讓它每天有八成的時間有東西可以吊,能夠運作,而不是一天吊了八小時,其他天都沒事而閒置,預鑄工廠也是、工作人員也是,必須要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不是呈現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狀態,如果可以達到上述需求,就是完整的預鑄。

▲(PC版驗場)採用預鑄工法之建築為開模製作,若想中途更改設計難度較高,因此在規劃之初就必須縝密思考。
預鑄工法缺點
由於預鑄工法是開模後製作,因此缺乏設計彈性,若中途想再調整或是改設計會較為困難,除此之外,還有最常聽到的「成本增加」,的確,現場灌鑄會比預鑄便宜,但其實預鑄縮短工期、人力,以長遠來看預鑄技術未必是較昂貴的,以及若遠距離的話也會有運送不易的狀況。
對於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工地技術人力逐漸短缺、工安環保的要求下,追求更精密、品質更優良、施工環境更安全的工法為勢在必行,因此建設公司、營造業在這些環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將更為精良的建築工法發揮至最大效益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台中帝寶採用CFT+SRC複合式鋼骨雙制震,新日鐵134支UBB斜撐,日商華大成預鑄精工,跨國百年制震工法,固守家業的最高安全。

岩田吉弘 顧問小簡介
曾任日本三井住友生產技術部長,並擔任興富發建設的工程顧問已逾十餘年,三十年前他第一次在台灣使用預鑄工法所建造的作品為新店區的「觀天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