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百科
從施作的工法 到獅子的神態-黃清驛協理專訪
2021-07-04 | 行銷企劃部不斷成長,是通往職人之路的必備條件
在與黃清驛協理對話的短短三分鐘內,發現協理非常重視細節與時間。他清楚地道出自己加入齊裕營造的年月日,而那天,剛好是他退伍後的第15天,細數這些日子,服務至今已屆17個年頭。若把這段時間換算成人的一生,幾乎是初生到成年了。也難怪,這場午後對話不斷碰觸的關鍵詞,就是「成長」。
黃清驛協理認為,自己在齊裕營造最大的收穫,即是工法上的學習,像隔震的建築、多順打的工法、巴洛克的石材,或者是公司最近推廣的鋁模,都是這些年來陸續接觸到的挑戰。踏入社會,成長」雖然是必須,但令他最驚訝的是,很多在齊裕建設內習以為常的工法,卻是同業間倍感困難的技能;想當年,研發逆打工法引來不少同業好奇,他才恍然大悟,公司的方針不只讓員工學以致用,同時也一再開拓員工的新知與視野。像這樣一步步成為獨當一面的職人,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堅持、同心,正視每一件小事
1. 使命必達,各區動起來
除了前面提到的逆打工法,他還記得多年前曾參與研討的雙順打工法。當現場無法使用deck板(鋼承板),而只能使用傳統模版去操作的時候,必須在有限的條件下動工;該怎樣從5樓半的高度,再往上構築一個樓板?如今回想,依然很有挑戰性。
這是齊裕營造第一次嘗試雙順打,作為示範案,各部門單位都想了很多辦法,公司上下戮力一心只求達成目標。黃清驛協理認為,這就是齊裕營造最大的優勢,不藏私、不斷精進。高雄案場的施作難點、解套方案等重要的經驗不會只留在當地,而是各區菁英一同深入研究,讓全公司、跨區域連動起來,造就現在齊裕營造非常純熟的雙順打及三順打工法。
2. 當老經驗碰上新材料,技術跟美感都要兼備
至於這些年來最深刻的挑戰,大概就是歐風建築所需要的巴洛克石材了。這種特殊石材必須自國外進口,加上施工時程的安排,在在都是考驗。畢竟,一塊石頭重達2、3噸,運載與組裝是很大的難題。如何懸吊至相對應的樓層進行施工?怎樣才能安全地將石材懸掛在外牆?經過好幾次的嘗試,甚至是組裝不起來又整個把它拆下來,這個過程,即便是累積了多年營造經驗的黃協理,仍得一再緩下腳步,重新研討適當的安裝工序,評估懸掛安全度。
另一方面,傳統建築工法可能先等結構體完成,放完樣、立完窗戶,之後才開始丈量石材、備料。為了這批巴洛克石材,黃協理及團隊花了很多工夫在重疊施工上,還沒立窗、還沒放樣,就先在圖面上作業,海峽兩岸各自以圖面為依據,各司其職來把工序完成,不只雙方需要足夠的信任,圖面構成更力求專業、清晰。
談及歐式風格,雕刻的細緻度、圖騰的美化見仁見智,團隊需要為品質把關,過程中得勤跑大陸看樣。講到這裡,黃協理笑稱,「打從進入齊裕營造,我從沒想過,自己需要去研究獅子的神情。」所有辛勞都在建案落成、拆架的時候,看到漂漂亮亮的建築矗立在那邊,一切都值得了。
話語未歇,他跟我們分享起趣事:多年前,歐風建築很少見,亮相後在高雄蔚為奇觀,很多騎士、行人經過的時候覺得建築物很漂亮,甚至看到忘我,綠燈亮了都渾然不覺!
平凡裡的不平凡,與年輕人共勉
一棟建築物從無到有,直到拆架、交付到客戶手上,過程中交織的辛苦與欣慰,箇中體會相當難得。「曾經,我的老師父跟我講,滾石不長苔」,黃清驛協理以師父的話與年輕人共勉,因為這麼多年了,他一直相信著。他相信,齊裕營造的工作不會間斷,公司日漸茁壯,在品牌上受到客戶跟同業認定,升遷機會是很明朗暢通的,在這樣的公司服務,我們將會充滿無限的希望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