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百科

營造廠開工前的準備作業

2023-03-07 | 台灣大林組

前言
古諺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營造廠接受業主的委任執行建築物的營造工程時,應該如何做到好的開始然後延續至成功的未來呢?所謂好的開始當然是指充分做好事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且將所需要的人力、資材、機具的數量與進場時間點等,清楚明瞭地加以事先計算、規劃,如此將可洞察先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本文將針對建築工程開工前的準備作業,包含內部與外部作業的部分,站在施工者的立場依照目前的建管程序與法規現況做個簡單的整理,提供同業作為參考。


對外的準備作業
當業主將建案委託給營造廠時,一般來說都已經取得建造執照,而起造人業主或是監造人建築設計單位與承造人營造廠各自應辦業務的界線也往往劃分在建造執照的取得前後。

關於建照執照取得前所需經過的建管流程,簡述如下:

● 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會審議(簡稱都審)
●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交通影響評估報告
● 建造執照申請
● 綠建築標章申請
● 建築物防火避難性能設計綜合評估審查
● 特殊結構委外審查
● 消防圖送消防局審查.五大管線審查(電信、電力、自來水、下水道、瓦斯)

上述的建管流程並非每一個建案都必須完成全部的審查,而是視建案的規模、性質與必要性等針對必須的審查提出申請。當業主藉由建築設計單位協助取得建造執照後,便可交由承造的營造廠進行開工前的必要建管手續申請。

關於開工前所需經過的建管流程與申報手續等,請參照下列流程圖:

營造廠開工前的準備作業
上述圖例為自申報開工起至現場施工為止,所有相關的建管程序與申報手續。


並非每一個建案都必須完成上述建管流程的全部程序,而是視建案的規模、性質與必要性等針對必須申報的項目準備相關的資料與文件然後提出申請。再者,從申報開工到取得放樣勘驗許可函為止,中間的各項建管程序雖然在表現手法上用箭頭依序連接,但是並沒有硬性規定誰先誰後而是可以同時並行的,只要在放樣勘驗許可函取得前完成便可。此外,除了固定的建管流程,各地方主管機關為了配合某些特殊活動進行,在某一段期間內還會執行一些特殊的規則與辦法,例如台北市政府為推動城市再生,配合「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推出台北好好看系列計畫,進而推動工地圍籬綠美化;依據台北市政府修訂的方案,工地方面就要注意將安全圍籬配合以彩繪、帆布、貼紙、設置綠化植栽等方式進行綠美化。面對諸如此類的辦法、規則,在工地管理方面也必須做出適當的反應與配合。


對內的準備作業
除了前述對外申報的建管程序之外,身為承造人的營造廠為使工程進行順利,在工程開始前的重要時間點,內部的準備作業也是極為重要的。在此試著將日系營造廠內部的準備作業項目作一整理。


1.工務所組織表與參與人員名單確定
完整的工務所組織包含所長、副所長、工事組、設備組、安全衛生組、工務組、圖管組、品管組、事務組等各組工程人員,為了確保每個施工環節的品質良好並使得工程順利地推動,合理的人員配置是必要的。營造廠應依工地規模大小與建案性質所需,對於工務所必要的人員組織進行配置與人數調整。且為了便於整體人事費用的預算與管控,包含工程事務等相關每一位人員何時進場、何時退場,預算薪資為多少等等,在開工前皆應事先做好人力配置計畫。


2.成立工務所
關於工務所的設置應根據上述的組織表確定工務所之規模大小與平面配置,然後根據基地的客觀條件決定是在工地內空地上組立組合屋還是必須在基地附近租房子。理想的工務所應包含了辦公空間、會議室、會客室、更衣室、茶水間、廁所、作業員休息室、安全廣場、警衛室等。而工務所籌設除了上述的空間設施以外,對應各個空間機能所需的軟硬體也是不可或缺的,從辦公桌椅、會議桌椅、文件櫃、鞋櫃、安全帽安全帶架、佈告欄、安全看板、電扇、冷氣、電燈等家具設備,到電話、影印機、傳真機、出圖機、投影機、電腦,甚至電腦裡裝置的市售套裝軟體等,再到個人裝備的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帶、哨子、手電筒、捲尺、數位相機等等,同樣地也應該根據各個建案的規模、性質與必需性進行採購與添置。而且為使工務所的設置更有效率、機能更完整,一定規模以上且計畫長期經營的營造廠,應該編寫自己公司的工務所籌設規則與要項。


3.詳細研讀合約文件與圖面等資料
站在承造人的立場,為清楚掌握自身承攬工程的責任、義務與權利,還有其他業主或是監造建築師的要求、規定等,相關工地人員對於合約與合約相關的圖說、工程規範等文件與資料皆須詳細研讀並加以建檔,以便依此執行未來的工地管理工作。


4.繪製與送審施工圖
營造廠或是工地相關人員必須依照所排定的工程進度表,擬定施工圖繪製與送審的預定進度,並與監造建築師就施工圖繪製與送審的原則與流程,事先進行討論並達成協議。且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重點在設計意向,至於機能方面則大半要依靠營造廠提供支援,施工圖的繪製者應將各種設計圖(建築、結構、設備)作一分析與整理,且針對施工性與機能面進行檢討、確認與整合,這才是繪製施工圖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5.排除施工前的測量與障礙
正式施工前,營造廠或工地相關人員必須根據地籍資料對於基地進行必要的測量,實地勘測工程位置與設計位置是否相符,也可趁此機會對於周邊的道路、鄰居、公共設施種類與位置進行確認,對於未來資材搬入、搬出動線與方法先行規劃。除了測量以外,對於基地地上或地下會影響工程進行之障礙進行確認與排除。


6.研討、釐清與製作各種計畫提出與作業流程
為使未來工程進行順利如期完成,營造廠或是工地相關人員必須依照建案的規模與特性,預先擬訂包含施工計畫的各種計畫與作業流程,並提出予起造人業主或是監造人建築師進行確認。


結語
職場如戰場,工地的經營與管理如同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管理方式的積極與否將會影響未來工程的成敗。日式工地管理的重點便是在開工前的起跑點掌握先機,事先將必要的準備工作完善備齊,再加上以確認、追蹤為執行工作之要點,如此可說已經成功大半。孫子兵法有云「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在此謹以此言與各位工程崗位上的同業先進共勉之。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