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百科

淺談與廠商相處之道

2023-03-07 | 謝國立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種人」,現在則是「一個建案養百種廠商」,我們每一個建案同樣面對不同廠商,可能是從來沒遇過的,也有可能是不同排列組合的廠商,那有沒有一個適合的相處之道呢?

有位建築業耆老跟我說過:「要讓工地施工品質好,工期順利,你要讓廠商賺錢才能做到。」我同意這個看法,畢竟賠錢生意沒人會做,只是廠商賺了錢,建案品質就提高了嗎?有沒有其他注意事項呢?讓我們從下列幾項原則說起:

What 依據什麼:
我們跟廠商之關係建立於合約之規定,合約內又分共通條款及特定條款,規範出廠商與我們的權益義務,以現在之社會型態,建議在廠商報價時務必與廠商溝通清楚,說明清楚方不至造成施作上之糾紛。

Who 誰來決定:
俗說「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廠商派駐工地之人員授權程度如何,一定要先弄清楚,絕不能發生關鍵之失誤,造成該到的材料沒到,該來的施工人員沒來,若沒把握, 建議你還是與廠商負責人直接溝通為宜。

When 什麼時間:
廠商何時備料、何時進場、施作順序…等, 在你做一個施工規劃時, 盡可能將施工界面及施工檢討切到最細。除此之外利用每次廠商會議將相關階段性進度與其充分說明及討論, 並留下會議記錄, 在執行過程中,公平對待每位廠商,誰耽誤時間,誰就應負擔其他人怠工之衍生費用,如此,廠商信任你,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Where 那裡要做:
第一線上的所長與工程師應比廠商更了解圖說, 知道那裡要做什麼? 那裡會有施工界面? 甚至提醒廠商容易犯錯之虞。其實,很多問題都是在討論中發現,全天下沒有「自然完工法」的,建議找時間與機會多與廠商溝通,將疑問點記錄下來, 詢問其他工地做過的模式來印證,原則就是: 避免現場做錯, 廠商賠了錢而我們賠了時間。


淺談與廠商相處之道


上述幾點我把他們結合起來成順口溜如下:「依據什麼 → 誰來決定 → 什麼時間 →那裡要做」,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有了上述原則後,讓我們來談談廠商這邊吧!雖然我們不常掛嘴邊,但與廠商相處後、或同事之間口耳相傳,大家心裡對於常用之廠商多少都會有基本認知,在這裡簡單分列如下:


專案級的廠商 - 待之以誠:
俗話說「PROㄝ」,這類型廠商從設計規劃、施工檢討、數量計算、乃至於結構計算等全部搞定, 除了不用你多擔心出錯外,還可以讓你從中學習到專業技能,所以要「待之以誠」。

一般級的廠商 - 待之以勤:
很多廠商終其一生專注本業, 錢是賺到了,品質及技術卻未隨著時間而提升。他們有生存的空間, 因為價錢合理, 很好溝通(因為什麼都好,很聽話沒什麼意見,沒有傲氣),卻也是需要工程人員花費最多力氣來管理的,所以要「待之以勤」。

兼差級的廠商 - 待之以法:
就是開「雜貨店」的,工地要的雜項工程他都有,其大部份都採取轉包方式。因為數量少,工期趕,真正在現場施作的廠商一不小心就會賠錢,也因此容易發生糾紛、怠工等, 順利時是工地的好幫手,不順利時一直要求追加,容易造成公司對工地的質疑,所以要「待之以法」。

苦幹級的廠商 - 待之以情:
您常會在工地看到他( 有時您會比較期望是看到他的「師傅」而不是他),感覺上是很努力在處理工作,才好不容易達到您的標準,做事比較沒有效率,安排工作比較沒順序,常東放一塊、西缺一塊、讓您提心吊膽,常忘記安排的工程,可是只要您多提醒、多關心,通常不會超過完成時限,所以要「待之以情」。

「智者取人、仁者服人」,工程成果是一步一步累積的,也許廠商騙得了您一時,但騙不了永遠。同樣地,您唬廠商也只能一時,若事先彼此能充分溝通,讓大家彼此了解相互的底線與責任,不要預留模糊的空間,不要存在佔便宜的心態,相信成功是屬於您的!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