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商辦
挺你的創新與創業!商研院董事長與總體經濟學家共同指引「微型商辦」浪潮
2024-09-22 | 姜鈞
揮別創業代工的過去式,現在台灣創業往往是結合AI人工智慧的自主研發,新時代中,新的商業模式與新創活力一拍即合,「微型商辦」也應運而生。
深入剖析微型創業風,許添財引述2023台灣新創圈生態大調查表示,「人工智慧/大數據」繼續穩坐創業關鍵字的榜首,接下來九名還包括「文化創意」、「生技醫藥/醫療器材」、「民生娛樂服務/餐飲」、「數位媒體/廣告/行銷科技」、「零售科技/電子商務」、「智慧製造」、「民生商品零售/批發」、「教育科技」與「企業服務CRM、MarTech、碳盤查」等;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創業者高達73.9%,創業者平均在創業前具備13.6年的工作經驗。
「如果不是創立大企業,實在不需要動輒百坪的大辦公室!」吳嘉隆指出,台灣微型創業的趨勢遍地開花,讓建商打造出40坪以內的「微型商辦」,讓決策者可以在其中孵化夢想,這背後也蘊藏三大契機──
首先,科技從人性化蛻變為生活化、個性化,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技擁有自己的特色;第二,小型團隊也能迸發出很大的創新力量,譬如直播需要的攝影棚空間,或者傳授烹飪、指導插花,甚至是定期製作擁有獨家觀點的新聞節目,「微型商辦」可真正滿足這些五花八門的需求;第三,在「微型商辦」的生態系會激勵決策者互相學習、互相觀摩。
微型商辦發展性高,不只可以做為辦公室,也能規劃攝影棚、直播室等,多功能用途也成為近年來公司投資、置產的選項之一。
投資房產不敗心法 當企業的房東
而從投資的角度切入,吳嘉隆分析,很多人投資房地產喜歡買進店面,這背後隱含「前店後廠」的概念,也就是結合店面與工廠;而「微型商辦」坐落的位置,從宏觀經濟來講,只要經濟起飛,土地漲勢就會跟進,房地產的價值自然被推高,投資「微型商辦」不僅能當企業的房東,還有資本利得可期。
吳嘉隆直言,過去台股大盤一直在萬點以下,主因是紅色供應鏈壓抑了台灣企業,而美中貿易戰以後,中國經濟走下坡,紅色供應鏈衰落,讓台灣資金不再外流,甚至回流,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而言,新廠房往中、南部移動,這也讓台中等地坐擁房地產投資的優勢──當商業運作趨於碎片化,許多中小企業獲得承包案子的機會,這是台灣經濟的第二次奇蹟。

